欢迎访问荆门市社会科学网!
您当前所在位置: 主页 > 荆门掌故 >
陈良和郭店楚简
发布时间:2023-01-12 17:36 文章点击率:  

历史是厚重的、庄严的,但不经意间又充满了戏剧性和偶然性。谁能想到,一场匆忙的盗墓、一个过于狭窄的盗洞,一群不够专业的盗墓贼,竟成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——郭店楚简面世的契机,并因此解开了一个千古谜团、破解了一桩千年学术造假事件。

上世纪90年代初,荆门地区盗墓歪风盛行,“要想富,挖古墓,一夜成为万元户”,“辛辛苦苦忙一生,不如晚上挖个坑”。沙洋县纪山镇就是盗掘古墓的重灾区之一。纪山镇距楚国都城郢都——纪南城仅10公里,南距荆州市25公里,北距荆门市65公里。2300年前,这里是楚国王公贵族的墓葬区。现在,纪山古墓群已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。古墓群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,其中从地表可以看到的封土堆的古墓297座,地表上无封土堆的隐墓不计其数。因而,纪山素有“掘地三尺,宝贝无数”的说法。“郭店一号墓”就是纪山楚国贵族古墓群中被盗挖过的众多隐墓之一。

这座墓在1992年的7—8月被盗。在全省打击盗墓活动中,此案告破,追回部分文物。经上级文物部门批准,荆门市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。墓中存有一椁一棺,当时椁东南角的椁盖板已被盗墓贼打开了一个40厘米的盗洞。万幸的是,盗墓贼不够专业,没有考虑到墓室积水的情况,又将盗洞口开的太小,导致无法钻入墓室,只好用铁耙伸进墓室,扒捞青铜器,但铁耙又不够长……。种种的巧合,才使得后人有幸一睹2300多年前楚文化的风采。

经过细致发掘,墓中出土了兵器铜铍、饰物龙形玉带钩、乐器七弦琴、漆耳杯、漆奁等具有明显战国时期楚文化风格的珍贵文物。而更让专家们庆幸的是,不识货的盗墓贼并未盗走看似一文不值实则最为珍贵的文物——楚简,这就是后来被学术界称为“改写中国思想史”的郭店楚简,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。

郭店楚简是目前考古发掘中,一次性出土数量最多、保存最好、内容最丰富的楚简。竹简共804枚,其中有字简730枚,为竹质墨迹,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,是典型的楚系篆书,字体典雅、秀丽,为当时书法精品。郭店楚简的发现,对于研究中国哲学史、思想史、文化史、学术史、古文字学、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,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2008年3月1日,国务院批准颁布的首批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中,郭店楚简居于首位,第1号至第13号名录均为郭店楚简。

郭店楚简分为两部份:道家著作和儒家著作。道家著作共两种四篇,即《老子》三篇、《太一生水》一篇;儒家著作十一种十四篇,计《缁衣》《鲁穆公问子思》《穷达以时》《五行》《唐虞之道》《忠信之道》《成之闻之》《尊德义》《性自命出》《六德》各一篇,《语丛》四篇。这批典籍除《老子》、《缁衣》见诸传世本,《五行》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外,其余皆为首次发现的先秦佚籍。

部分著作失传的原因已不可考,或许与秦始皇“焚书坑儒”有关,能够肯定的一点是,这些佚籍应不属于主流思潮,以至于受众过少传承断代。尽管在当时并不受人待见,但重现天日的失传著作却解开了一个千古谜团,填补了儒家学说史上的一段重大空白。

我们知道,孔子创造了以“仁”为核心的儒家学说。但孔子并未解释为什么人能够“仁”的难题。孔子以后,孔门弟子大体上从两个方向寻求答案:一是从外部入手,强调“一阴一阳之谓道,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”,形成了以《易传》为代表的宇宙论学派;二是从内部入手,相信人心人性天生具有善端,形成了以子思、孟轲为代表的的心性论学派。这两派尽管互有交叉,时有分合,但一直绵延未绝,不断以不同形式存在。

可多年来,学术界始终不知孔子到孟子这一百来年间儒学的发展情况。只因相传为曾子所作的《大学》和子思所作的《中庸》,不能贸然相信,此外又没有别的材料可资利用。这种文献不足的遗憾,直到郭店楚简出现,方才弥补。

郭店楚简在孔子的“性相近”和孟子的性本善之间,提出了性自命出、命自天降、道始于情、情生于性、性由心取、教使心殊等等说法,为《中庸》所谓的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”命题的出场,做了充分的思想铺垫,也就补足了孔孟之间所曾失落的心性之环。

此外,郭店楚简还戳穿了一个惊人的学术造假事件。

郭店楚简是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的最早关于《老子》的实物材料。在传世本《老子》中,有一句“绝圣弃知,民利百倍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;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。”而郭店楚简《老子》中赫然写着“绝知弃辩,民利百倍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;绝为弃作,民复孝慈。”两相比较,只有三字不同。但这三字却是揭开儒道关系面纱的关键。圣和仁义,都是儒家所推崇的德行,在同时出土的《五行》篇中,圣被描绘为“仁义礼智圣”五种德行的最高一行,仁义则是最基础的两行。弃绝此三者,意味着儒道两家在价值观方面的彻底对立,如我们一向所认为的那样。令人惊讶的是,竹书《老子》所要弃绝的三者——辩、为、作,以及无争议的另外三者,都是儒家也要弃绝的。也就是说,儒道并非全然对立,至少在老子和孔子时代,应是相互欣赏的。

尽管我们无法得知究竟是谁在历史的进程当中扭曲了老子的言论,也无法求证这种行为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刻意为之,但郭店楚简向我们还原了古代先贤最原始、最朴素、最真实的哲学思想,并且向我们展示了儒道两家学术发展的部分过程,这一切都使我们更加好奇:墓主人,是谁?

荆门市博物馆在《荆门郭店一号楚墓》(《文物》1997年第7期)中,对墓葬基本情况做了介绍:墓葬为长方形土圹竖穴,原有封土早年被夷平。葬具为一棺一椁。墓主头东足西置于棺内,仰身直肢,两手交置于腹部,双腿分开,仅存骨架。出土鸠杖2件、漆耳杯17件,其中一件漆杯底部刻有铭文“东宫之杯”。出土玉带钩1件,首尾端皆雕刻成龙首形。简报结尾还依据考古遗存得出结论:墓葬具有战国中期偏晚的特点,下葬年代应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前3世纪初。墓葬有墓道,无台阶,一棺一椁。《荀子•礼论》“天子棺椁七重……士再重”。可见,士用一棺一椁,按照周礼,郭店墓当属“士”一级墓葬。《礼记•曲礼下》“无田禄者不设祭器”,郭店随葬铜及仿铜陶礼器,墓主当属有田禄之士,即“上士”阶层。

这些信息与结论为学者探讨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参考。彭浩《郭店一号墓的年代与简本〈老子〉的结构》(《道家文化研究》第 17 辑,三联书店1999 年)根据墓中出土铜剑、戈、铍等物,推断墓主极可能是男性,当出身于显赫的贵族之家,未获爵位,好儒道学说;墓葬规模比较小,葬具仅一棺一椁,比天星观一号墓、包山二号墓规模小很多,身份只能是下层贵族。李学勤在《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发现》(《中国哲学》第20辑,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)中,依据出土的两根鸠杖,推测墓主是年事已高的男子。因鸠杖在汉代是政府赐给老者之物,墓主的年纪在一开始并未受到怀疑。刘宗汉《有关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的两个问题》(《中国哲学》第20辑)文中也认为,墓主有鸠杖随葬,鸠鸟为养老的象征,其年龄应在70岁以上。张正明在《郭店楚简的几点启示》(《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》,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)中谈到:从墓葬头向朝东来看,墓主属于广义的楚国公族;从墓中出土乐器来看,墓主生前雅好音律;漆耳杯有“东宫”字样,墓主曾与太子有交往。以上结论被学界普遍接受,并引发种种猜测。

高正在《郭店竹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定位》(《中国哲学史》2000年第2期)一文中认定墓主是屈原。

屈原(公元前340年-公元前278年),名平,战国时期楚国丹阳(今湖北秭归)人,曾任楚国左徒、三闾大夫等职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,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,被誉为“中华诗祖”、“辞赋之祖”。他是“楚辞”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,开辟了“香草美人”的传统。屈原的出现,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。他被后人称为“诗魂"。公元前278年,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(今湖北江陵),屈原悲愤交加,怀石自沉于汨罗江,以身殉国。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,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,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。

高正认为:遗体骨骼的姿势,仰身直肢,双手交置于腹部,双腿分开,“这很像是抱石投江而淹死后,被打捞上来,因尸体僵硬未能复原的姿势”;墓中所出龙首玉带钩,本是国君的用物,可能是屈原早年任左徒、三闾大夫时,怀王所赐;屈原可能当过怀王太子的老师,所以拥有东宫之杯;鸠杖显示墓主去世时年龄在70岁以上,屈原死时年纪相符;竹书大多为子思后学与稷下思孟学派所作,似乎来自齐国稷下,而屈原曾出使齐国。

姜广辉《郭店一号墓墓主是谁?》(《中国哲学》第20辑)认为,墓主可能是楚国人陈良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陈良,楚产也,悦周公、仲尼之道,北学于中国。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。”陈良是楚国人,有楚文化的背景,后来他到北方求学,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。儒学的产地和大本营在北方,陈良的儒学素养竞然连北方的学者也赶不上!《孟子》一书中虽未明言陈良曾做过太子的老师,但他作为饱学之士最有资格做太子老师,且悦慕儒学,而且去世时间与郭店墓发掘简报记载相近。

陈良(?—约公元前325年),字仲良。战国时期楚国人,儒家学派代表。其生平事迹不详。据光绪八年版《京山县志》易本烺《京山竹枝词十七首》云:“陈良豪杰古乡亲,障挽狂澜赖此人。千载高风谁得似?苍松卓立老龙鳞。”并注:“邑东南四十里为陈山,山麓古碑题楚陈良故里。”《京山县志》又有本烺之兄易镜清《陈山豪杰祠》一首。据此推测,陈良故里可能在京山县永兴镇南庄一带,与清代史学家易本烺是乡邻。

梁启超在《先秦政治思想史》中猜测陈良应是儒家八派(子张之儒,子思之儒,颜氏之儒,孟氏之儒,漆雕氏之儒,仲良之儒,孙氏之儒,乐正氏之儒)中的仲良之儒。郭沫若在《十批判书•儒家八派的批判》中也认为“仲良氏之儒……或许就是陈良的一派……他是有门徒的,陈相与其弟辛,‘事之数十年’,足见他在南方讲学甚久,门徒一定不少的。以年代言,屈原就应该出于他的门下”。郭沫若还在《屈原研究》中进一步提出,“屈原或许是儒家陈良的弟子”。

黄崇浩《郭店一号楚墓墓主不是屈原而是慎到》(《光明日报》2000年1月21日)、李裕民《郭店楚墓的年代与墓主新探》(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2000年第3期)则认为,墓主是《战国策》中记载的太子横(即楚顷襄王)的老师慎到,其下葬年代及墓主年龄相吻合。

慎到(约公元前390年—公元前315年),赵国人,原来学习道家思想,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代表人物。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,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。慎到以“因循自然”的哲学体系,在政治上提出较系统的法、术、势理论,为法家政治理论增添了许多新鲜血液。慎到以“贵势”著称。“势”有三层含义,其一相当于今天物理学上的“势能”;其二指的是一种有利地位;其三是指政治生活中的权力,即能支配他人的地位。

范毓周《荆门郭店楚简墓主当为环渊说》(《人民政协报》1998年12月26日)高华平:《环渊新考_兼论郭店楚墓竹简_性自命出_及该墓墓主的身份》(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楚国诸子学研究”(11BZX049)和“出土简帛文献中的古代中国哲学资料分类辑校与研究”(11AZD055)的阶段性成果)认为墓主应为环渊,环渊曾经是齐宣王的座上宾,后又去了楚国,于楚怀王二十四年答楚怀王之问,其声望地位足以当太子之师。

环渊(生卒年待考),楚国人,战国中后期道家学派的重要学者,齐国稷下学宫的重要代表人物。司马迁《史记》在《田敬仲完世家》、《孟子荀卿列传》都曾提到他,但语焉不详。有学者认为环渊是郭店楚简《性自命出》篇的作者。

从屈原到陈良,或从慎到到环渊,各种说法都只论证了可能性。除了郭店一号墓墓主应是一位地位不高的贵族,大约属于士级阶层,喜好儒道学说,或许与东宫太子有关系外,我们对其身份知之甚少,若没有新的考古资料出现,这又将是一个淹没于历史长河中的千古谜团。

部分参考资料:

1.庞朴:《郭店楚简隐藏的秘密》

2.姜广辉:《郭店一号墓墓主身世的参考坐标——陈良》

3.张在军:《孔门高足,屈原之师——京山人杰之先秦儒家学派代表陈良》

4.曾凡义:《陈良残碑考》

5.王准 吴艳荣:《郭店一号楚墓墓主身份之谜》

6.彭鲁:《京山:传为孔门大儒陈良故里》

7.《京山新志•沿革》

8.李裕民:《郭店楚墓的年代与墓主新探》

9. 高华平:《环渊新考_兼论郭店楚墓竹简_性自命出_及该墓墓主的身份》

10.罗运环《论郭店一号楚墓所出漆耳杯文及墓主和竹简的年代》

11.韩旭晖:《郭店楚简与历史文化_学术座谈会论点综述》

12.彭华《郭店楚简研究述评》

 

友情链接: 荆门市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