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荆门市社会科学网!
您当前所在位置: 主页 > 论文首发 >
南宋末年全太后史事初探
发布时间:2023-04-28 10:17 文章点击率:  
全新华
引 言

检阅清朝修撰《荆门州志》,书中略去了荆门的宋元史。事实上,荆门不仅在宋朝就从江陵府(荆州)中独立成军、元朝成府,而且在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镇建阳驿村与五里铺镇严店村交界线北、207国道东侧200米处,蜷缩着民间“大宋遗韵”馆,正诉说着一段几乎被湮灭的荆门宋元史。

一、大宋遗韵馆源由

“大宋遗韵馆”源于“兴福娘娘庙”。兴福娘娘庙祀奉着宋度宗皇后、恭宗母后、仁安明顺皇太后全玖。2015年来,当地民众积极响应党中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发掘乡邦文化、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,依托兴福娘娘庙拓展出别具一格大宋遗韵民间历史文化馆。

遗韵馆有众多的碑刻、石刻和展板。查《荆门州志》“三清观:在州南九十里,诸村”,当地《全氏族谱》、全氏祠堂清末《敦本善俗》碑和家族史传承口碑,结合庙宇中的《古砖说历史》《兴福娘娘庙记》《遗址故址碑》《太尉托跡碑》《功德碑(一)》得悉:

东汉至东晋南北朝,此处建有三清观,为道教文化传播场所。德祐二年(1276)正月,宋献降表,临安逊国。三月,全玖胞弟、宋末太尉全永坚在扈三宫入大都时,遇庭芝部截救得以逃脱,于是赴京湖建中军,拟与西南钓鱼城、东南宋军以中、西、东犄角力挽大宋于将倾。1279年崖山海战终宋,全永坚“托跡荆土”,栖身三清观。元定,全氏新安家室,自号安谷,仿绍兴兴福家庙,改道观为“兴福土地庙”,祀奉土地神。元仁宗始,全氏人在此默祭全太后。元遁明兴,洪武年间庙改现名,专祀全玖娘娘。

明清时期,庙宇广受四方黎民崇信,香火旺盛。每逢庙节农历三月十一,香客进庙祭拜络绎不绝,庙堂袅绕烛烟香火不灭。百姓祈求赐福送安、消灾袪恙、护子佑女,多有灵验,为乡民祈愿佛地。

经历朝修缮,该庙拓展为三开二重殿,青砖黛瓦、飞檐翘角。民国初年,合抱之树环护庙宇,黄櫣古木隐天蔽日。然至民国二十九年六月,日寇犯境,拆木搭桥,毁损庙宇;解放之初,修缮失援,屋倾墙圮,娘娘金身移尊全家祠堂;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逢“文革”破“四旧”和“平整土地”运动,兴福娘娘庙隐形;不久村民们又回建出三间土坯庙宇。

2000年始,云游信士、当地村民捐款集资,拆土庙原址复建青砖机瓦庙宇;并被沙洋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注册登记为合法民信机构。

2015年以来,“兴福娘娘庙”逐步向展示荆门宋史的“大宋遗韵馆”转型。

二、大宋遗韵馆展示的荆门宋元史

“大宋遗韵馆”门柱上一副木刻楹联,在表达依托“宋末太尉全永坚抗元栖息于此、元时太后全玖被祭祀供奉在兹”两条历史文化主线建馆的思想同时,楹联便无声无息展示出了荆门宋元历史。楹联为:
上联:处湖湘分君忧朝觐展大爱 异乡皈佛佑遗民追谥明顺
下联:赴荆楚救赵宋潜行扶危局 兹土隐身观天下自号安谷

遗韵馆由“娘娘殿”、“荆门宋史室”、“全玖文化室”三部分组成。

(一)娘娘殿。

在江浙一带,对高贵的女性敬称“娘娘”。“娘娘殿”祀奉着兴福娘娘全玖,殿堂门楣悬挂着“兴福娘娘庙”石刻匾额,是元朝以来祀奉全玖的庙堂核心。全玖是浙江绍兴东浦人,被掳大都后于1288年入正智寺为尼,1309年圆寂,在拟归葬弟弟身边即荆门建阳途中暂厝河南平顶山市叶县, 1972年偶然发掘了其暂厝灵榇及形制异常的墓冢,并有文字记载。门堂两边有火烧工艺制作的木质楹联,楹联精准诠释了全玖北掳大都后凄苦而心系大宋遗民的后半人生:

上联:永日长夜敲磬梵呗护黎庶
下联:青灯木鱼诵经妙香佑宋民

殿内中堂,一副佛性十足的金丝绒绣联自上而下垂落在娘娘金身供台前的两边:

上联:梵语磬音超三界
下联:佛言经义度五行

供台上,娘娘端坐在“大宋仁安玖娘娘祈福苍生”座台上,一对庙堂写真石刻楹联静立于娘娘身后两侧:

上联:梵音阵阵怀贤后
下联:香火綿綿佑善民

殿內墙面上有《兴福娘娘庙简介》和《全玖介绍》精致展板,前者内容已融入上文,后者下文述及,此不赘述。

(二)全玖文化室。

石刻“全玖文化室”门楣两边,悬挂着描述她入元前后人生上、下半场的木刻门联:

上联:孤女南朝念淮湖语惊满座
下联:皈尼北国传梵语福润诸方

全玖文化室通过五块展板、五通石碑即《古砖说历史》《兴福娘娘庙记》《兴福娘娘简介》《兴福娘娘家人》《诗词四首》展示了娘娘庙文化、全玖家庭状况和全玖文化核心;另有展示近十种历代修缮庙宇的古砖玻璃展柜。

《兴福娘娘简介》碑文:

兴福娘娘——全玖,度宗皇后,南宋淳祐初(约1241)生于浙江绍兴东浦,元至大二年(1309)圆寂于元大都(今北京)正智寺,凤落香山梅花水坡;因赵宋逊国,浙东遗民追赠谥号“大宋仁安明顺皇太后”,尊称兴福娘娘。

全玖少时随父全昭孙知潮州、岳州(今岳阳),略通经史、善绘画。开庆元年(1259),其父任满回朝,途经潭州、湖州二度遇寇,身受皇命,马革裹尸;全玖扶榇归里,葬于绍兴上灶。

时逢太子纳妃,大臣荐举全玖。理宗诏召,曰:“尔父死可念!”全玖曰:“臣妾父固可念,淮、湖百姓尤可念。”理宗曰:“即此语可母天下。”

景定二年(1261)冬,全玖封永嘉郡夫人,双旬继册太子妃;咸淳三年(1267)正月,度宗继位,立为皇后;咸淳十年(1274)夏,恭帝继位,尊皇太后。

德祐二年(1276)正月,临安城破,全太后与幼子宋恭宗同掳大都。为皇儿幼帝,她忍辱苟活。恭宗十八岁时被遣青藏出家,太后则入正智寺为尼。从此青灯伴影、日亱禅坐、木鱼磬音,念佛诵经廿一年,为天下苍生祈福,深得大宋遗民敬爱和历代史家推崇。

《兴福娘娘家人》碑文为:

父亲全昭孙:绍兴东浦先贤,南宋清官循吏,勋烈国丈。武翼郎、閤门祇侯、带御器械、升带閤赞转知潮州,再知岳州;宋理宗盛赞“学识渊博、道德高尚、精明练事、不贪钱财、不图名誉”;清末革命家徐锡麟以其为人生导师。开庆元年(1259)任满回朝,途经潭州、湖州二度遇寇;敕谕太尉,率兵血战,为国捐躯,葬于绍兴上灶,追赠金紫光禄大夫。赠太师、封和王;谥号:侯昌;庙号:昌王;御赐兴福侯昌王庙,现为绍兴名胜、文物保护单位。

母亲赵崇禧:赵宋宗姬,封孺人;以县主入宫陪侍慈宪夫人,即理宗生母全氏。后追赠新兴郡夫人。

夫君赵禥:宋度宗,皇位一秩,咸淳十年(1274)驾崩于临安,终年35岁。谥号:端文明武景孝皇帝;庙号:度宗;葬会稽永绍陵。

儿子赵㬎:宋恭宗、宋恭帝。4岁继位,德祐二年(1276)被掳往大都,降封瀛国公,宋端宗上尊号:孝恭懿圣皇帝。18岁出家青藏喇嘛庙,法号合尊,曾任萨迦大寺总持;潜心佛学,将汉文佛典译为藏文。元英宗三年(1323)因诗犯狱被赐死,享年53岁。蒙元上谥号:恭皇帝;元末红巾军领袖韩林儿追赠谥号:法宗章文敬武睿孝皇帝。庙号:恭宗,法宗。

胞弟全永坚:初补直中秘,再补承务郎、直秘阁;累官保信军节度使、知临安府、参知政事。1276年国危累卵,正月初四任浙东抚谕使,十三加太尉衔,掌枢密院、政事堂二府。临安城破,依《元史》,其“尽室扈三宫入大都,亡于野,盖未尝南还”,实为赴京湖复州城、沙洋堡及新城、郢州城、襄阳城、荆门及岳飞城,意在重建营帐,与东南宋军、西南钓鱼城张珏部,以中、东、西犄角三军力挽大宋于将倾;同时策应益王、广王及残存皇室南渡延续大宋国祚。崖山海战后复国无望,栖身道观,以“安谷”之名重建家室于建阳驿北乡。

宋末诗人、宫廷琴师、进士汪元量按全太后授意入道教,获准南返后往返江西、湖北、重庆、四川20余年不息,寻找全太尉未果,终老湖山。

诗词四首分别为:

全太后为尼

[宋元]汪元量

南国旧王母,西方新世尊。

头颅归妙相,富贵悟空门。

传法优婆域,诵经孤独园。

夜阑清磬罢,趺坐雪花繁。

全太后陵

[明代]张诩

全后燕京去不还,一陵谁道葬香山。

颇疑也只衣冠在,月色长如见母颜。

在燕京作

[宋元]恭帝赵㬎

寄语林和靖,梅花几度开?

黄金台下客,应是不归来。

另有当代诗作《全太尉抗元》见后文。

五块展板显示全玖文化的核心:嗜学、礼貌、和蔼、友善、孝敬、守道、自尊、隐忍、担当、责任、勇敢、坚强、大爱、大义。具体为:

少时聪慧嗜学,随父奔走江湖,备尝艰辛。自幼就读于绍兴东浦宗庠望烟楼,善绘画;少时随父知潮州、岳州,耳濡目染父亲理政;回朝前参加抗元,在潭州(今长沙)被围困数月;途经湖州遇元军和西寇叛军,父亲马革裹尸,她扶榇归里;饱经风雨,备尝艰辛,一路体验民间疾苦。

自孤却念淮湖,朝堂情不自禁,大爱无疆。景定初年,父昭孙殁于王事;理宗诏召其于朝堂,说“尔父死可念!”全玖回答说“臣妾父固可念,淮、湖百姓尤可念”。一句话引得满堂朝臣钦佩目光,理宗说“即此语可母天下”。真是大爱无边!

不争宠不干政,不为娘家争利,专心育儿。度宗御女出格在历史上也算榜上有名,但全玖不争风争宠,恪守中国古代传统妇道;从不干政、不主动为娘家人争利(圣恩例外),不像宁宗皇后杨太后那样干政、为娘家索求谋利;专心育儿,后宫平静。

宠辱不惊平静,能伸能屈坦然,为儿忍辱。作为皇后、皇太后,她从不颐指气使,始终谦逊待人,深受度宗尊重。赵宋逊国时因免行侮辱性极强的“牵羊礼”,当即教育幼子恭帝要道谢,不卑不亢极有教养。入大都后四位妃嫔不从赴水而亡,元人恼羞成怒,割下四人头颅悬挂于全玖门庭,全玖视若无物。为了幼帝,忍辱负重。

皈佛青灯趺坐,妙香木鱼诵经,祈福遗民。恭帝18岁后被遣青藏出家,南宋被掳大都人员或故或返;元人担心、害怕她施展影响而动摇统治阻其南还,滞留大都宋人中,全玖成为最后唯一。她孤独无比,皈佛正智寺,“传法优婆域,诵经孤独园;夜阑清磬罢,趺坐雪花繁”,日夜为大宋遗民祈福!

全玖所作所为,为历代史家所推崇。

(三)荆门宋史室。

石刻“荆门宋史室”门楣下悬挂一副木刻门联,赞颂为荆门作贡献、牺牲在荆门的二位南宋名臣:

上联:筑垒固边开化民智陆九渊
下联:戍疆拒敌竭尽血诚边居谊

宋史室共有五块展板,主要介绍“宋代荆门概况”和南宋荆门四大名人,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荆门宋代历史。本文略去插图,叙述全氏有关内容。

 
宋末太尉 —— 全永坚

全永(允、元)坚,出生于绍兴东浦,故于荆门建阳驿,初葬于建阳驿北3里处的东周“烟端冢子”东坡,因墓碑难寻、家族资料1950年代被焚、祠堂神主碑1970年代被毁而生卒年失考;他是太后全玖胞弟,累官至保信军节度使、知临安府(文天祥继任)、参知政事、浙东抚谕使,德祐二年(1276)正月十三加太尉衔,掌枢密院、政事堂二府。

在元军屯兵临安皋亭山下,百官弃朝,国事、皇室无助的危难时刻,作为幼帝宋恭宗国舅,与谢太皇太后等皇室赵戚核心人物审时度势,密商出应对之策,即:密送二王子出城南下,寻求建立南宋行朝,延续大宋国祚;临安已不得不降,但要与蒙元周旋,尽力为南下王子争取建国复朝的可能和时间;国舅加太尉衔,掌民政政事堂和军事枢密院,文武丰亨,伺机前往京湖一带重建营帐,与东南尚存的宋军、西部合州(重庆)钓鱼城守军以中、东、西三军犄角力挽大宋于将倾。

随扈宋恭帝、全太后二宫入大都途中,在扬州遇李庭芝部二次截救,全永坚伺机脱逃,溯江至洪湖,在新堤坡上岸后前往京湖之地,积极寻找、收拢复州城、新城、郢州城、襄阳城、荆门城、岳飞城残军及其他抗元力量;在宋朝地方官宦大都已入新朝为官的客观现实下,努力抗元达四年之久。崖山海战致复国渺茫,鉴于恭帝与太后姐姐尚在北方,南宋各地抗元力量仍然零星存在,为观天下,他来到京湖交通要冲、信息最灵通的荆襄古道建阳驿站,栖身于驿站之北的三清观即今兴福娘娘庙,祠碑记载为“托跡荆土”。

史料记载全永坚“扈三宫入大都,亡于野,盖未尝南还”,即:在随扈三宫去大都的途中逃走,应该没有回到杭州或故乡绍兴;而实际上,他在扬州逃脱后就按宫中商议,奔赴京湖抗元旧战场。

《宋史》为蒙古宰相脱脱于元后期用2年时间仓促所著,史料收集、甄别并不充分;全永坚赴京湖抗元已是宋元之交,且是隐秘而来,其抗元的事迹没人收集,更不可能出现在元朝所编正史之中,湮灭于历史长河实属正常;然而,家谱有所记、族史在传承、遗迹已发掘、祠碑能佐证。荆门市退休副市长、荆楚拓碑第一人焦知云老先生曾墨拓全氏古祠碑,随行者协助拓片时诗云《全太尉抗元》:

宋元鼎革临安破,随扈三宫蹙向北;
扬州忽遇宋兵截,太尉扁舟奔鄂岳。

此外,宋史室设有“大宋遗韵展台”,展示从庙基出土的全永坚隐居三清观时使用的器物:磨刀石、青花瓷器残片,以及疑似朝廷授予的“文武丰亨”印信(非原件)。民间有迹象表明:赠封和王、追赠太师全昭孙的佩剑,似乎已于1973年从其子全永坚墓中出土,尚留人间;而他以太尉衔领兵作战重伤不治时使用的宽面战刀,早在1972年从全玖暂厝墓冢出土,去向不明。

结 语

荆门得名于初唐,独立于北宋,建城于南宋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荆门虽时起时落、与周边地域分分合合,但荆门作为一个独立主体,自北宋以来一直存在。寻找荆门独立的源头,发掘荆门宋元文化,补充完善荆门宋元史,必须有所作为、必将大有作为。这不仅是让荆门独立以来的历史成为完整一体的需要,也是从历史文化底蕴方面缩短或/和赶上周边三座城市,改变相形之下荆门历史文化明显偏弱的需要。制订方案、拿出规划,成立专班加强荆门独立的历史源头追索,寻找、补充、完善、展示荆门宋元史迫在眉睫,是当今荆门有志人士应该思考的问题。抢救、发掘、展示荆门宋元史特别是南宋史,既是当代荆门人的历史使命,也是荆门发展的又一个契机。

友情链接: 荆门市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